自从共享单车里的小黄车退押金困难以后,哈啰的野心才慢慢凸显出来。
这还得先说下哈啰的历史。
2016年9月,哈啰单车正式杀入共享单车行业,经过了两个月的激战,获得了纪源资本资金支持,随后推出了助力车和景区车。
2018年3月,哈啰单车正式接入蚂蚁芝麻信用,分数达到650以上,可以获得免押金服务,并且获得了蚂蚁金服等大佬7亿美元的资金支持。
2018年9月,哈啰单车正式升级为哈啰出行。
2018年10月,推出了网约车业务,同时与首汽约车、嘀嗒出行、高德地图等出行企业进行合作,联合组建智慧出行平台;并且将共享单车、共享助力车、出租车、专车、共享汽车这些业务同时整合到哈啰出行里,为用户服务。
1月11日,哈啰出行官方微博宣布旗下的顺风车业务将在1月下旬在上海、杭州、广州、合肥、东莞、成都开通试运行。
1月17日,顺风车车主注册量突破100万。
不难看出,哈啰从去年开始的一系列行为都是将目标直接瞄准了滴滴出行。
自从滴滴顺风车事件发生后,就再也没有上线过。
唯一一次在12月份有传言说再次恢复顺风车业务,但最终证明这些传言也是不切实际。
其实在出行市场中,很多依赖出行的用户都住在近郊。
没有了顺风车业务,黑车司机就开始坐地起价,霸占了一部分出行市场。
那哈啰的底气在哪里?
早在哈罗单车升级为哈啰出行之后,阿里就是他最大的股东。
最近在蚂蚁金服领投下,还获得了40亿的融资。
我认为在春节前上线顺风车业务的主要原因,是为了能够抢占先机。
毕竟在春节期间,出行是一大需求,中国城乡中间,跨城跨省也最为集中。
从2018年的数据来看,滴滴顺风车就服务超3300万人次,这个数据是2016和2017年总和的三倍数量。
而滴滴顺风车因安全问题下架后,也刚好给了哈啰出行一个机会。
说到安全问题,哈啰出行因为背靠阿里系,所以当车主在注册时,就已经导入了芝麻信用体系,天然的增加了用户与司机的信用占比。
另外,哈啰出行的盈利模式与滴滴出行不太一样。
滴滴出行的盈利主要是通过抽取司机和乘客的佣金来实现,对司机可能不太友好。
而哈啰出行目前还是以免费为主,后期积攒足够的用户,通过企业级的用户赚取佣金。
例如现在哈啰就正在为出租车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服务,通过服务费形式来赚取出租车公司佣金。
在2018年,哈啰出行在申请商标时,还将保险、金融、不动产也进行了注册。
这说明在未来,除了单车和网约车以外,还将进军汽车金融和保险业务,这些业务都是要推荐给司机与乘客群体中。
最后一点是司机与用户的痛点问题。
嘀嗒顺风车是在滴滴顺风车下线之后用户量才慢慢增长起来的,因为顺风车的市场主要还是滴滴出行教育起来的。
用户选择嘀嗒其实也是无奈的一种选择。
很多车主不愿意接单的主要原因是:
乘客所在位置离自己很远,自己需要开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去接乘客;然后乘客的目的地与自己的目的地也相差甚远。
所以一般车主选择空车走也不愿意去接单,因为接单不仅费油,时间成本也是主要的问题。
那么哈啰出行的上线,到底能不能解决这一痛点?
我认为可以,毕竟哈啰与滴滴的需求匹配还是有所区别的。
哈啰出行主要以司机为主,顺的是司机的路,乘客的需求如果和司机匹配,才会形成高度匹配。
回顾哈啰出行这两年的发展,伴随着共享单车趋势,成功凸显其价值。
随后进军网约车业务,获得了阿里背书,可以与滴滴形成正面的对决。
截止2018年,哈啰单车已经投放500万辆单车,日订单量2000万。
再加上网约车与顺风车的入口,成功地将城市智慧交通串联起来,确实不容小视。
我想,在2019年的出行领域,一定是哈啰和滴滴的战场。
|